突发疫情方案模板图片
作者:小编原创
-
突发疫情方案模板图片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基本预案
1.事件分级
(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和疫情扩散情况等综合评估结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事件,分别对应严重、较重、一般事件。
(2) 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等评估结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分别对应严重、较重、一般、轻微事件。
2. 应急指挥体系
(1) 成立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省领导担任组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2) 成立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3) 成立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4) 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等评估结果,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熟悉应急处置工作的干部担任指挥长,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措施
(1) 及时公布事件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2) 加强卫生防护,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医疗救治、封闭管理、消毒等措施,有序组织人员疏散、隔离,防止事件扩大。
(3) 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做好基础数据采集、报告、发布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4)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强化群防群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和心理援助工作。
(5) 加强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协同应对,必要时向上级报告,请求调派增援力量。
4. 医疗救治措施
(1) 设立临时医疗点,接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
(2) 调派医疗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疑似病例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3) 加强医疗救治设备、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4) 加强医疗救治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5. 社会面防控
(1)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预案,明确责任、任务、措施。
(2) 做好人员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对确诊病例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控。
(3) 加强场所管理,对重点场所进行严格管控,做好消毒、通风等工作。
(4) 做好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防护用品等供应到位。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1.做好信息报告工作
(1) 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 定期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做好突发事件监测工作
(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动态和趋势的监测。
(2) 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3) 定期对突发事件监测体系进行优化,确保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3.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
(1)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案。
(2) 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技术等。
(3) 定期对本地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4. 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 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布事件信息,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3) 定期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进行完善,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准确、及时发布。
1.事件分级
(1)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和疫情扩散情况等综合评估结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事件,分别对应严重、较重、一般事件。
(2) 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等评估结果,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事件,分别对应严重、较重、一般、轻微事件。
2. 应急指挥体系
(1) 成立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省领导担任组长,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2) 成立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3) 成立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县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成员。
(4) 根据事件性质、危害程度、社会影响范围等评估结果,成立现场指挥部,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熟悉应急处置工作的干部担任指挥长,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措施
(1) 及时公布事件信息,维护社会稳定。
(2) 加强卫生防护,强化市场监管,做好医疗救治、封闭管理、消毒等措施,有序组织人员疏散、隔离,防止事件扩大。
(3) 加强监测、分析和研判,启动相应应急响应级别,做好基础数据采集、报告、发布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及时。
(4) 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强化群防群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和心理援助工作。
(5) 加强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的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协同应对,必要时向上级报告,请求调派增援力量。
4. 医疗救治措施
(1) 设立临时医疗点,接收、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
(2) 调派医疗专家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疑似病例排查、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3) 加强医疗救治设备、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水平。
(4) 加强医疗救治队伍建设和管理,确保医疗救治工作有序开展。
5. 社会面防控
(1)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预案,明确责任、任务、措施。
(2) 做好人员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对确诊病例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控。
(3) 加强场所管理,对重点场所进行严格管控,做好消毒、通风等工作。
(4) 做好物资保障,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防护用品等供应到位。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措施
1.做好信息报告工作
(1) 加强网络信息监测和分析,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 定期对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流程,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2. 做好突发事件监测工作
(1)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动态和趋势的监测。
(2) 加强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3) 定期对突发事件监测体系进行优化,确保监测工作有效开展。
3.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
(1)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方案。
(2) 组织相关部门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物资、技术等。
(3) 定期对本地区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针对性。
4. 做好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发布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2) 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公布事件信息,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3) 定期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进行完善,规范信息发布流程,确保突发事件信息准确、及时发布。